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专利 视频
栏目导航
  黄浦街道   (659)
  南京东路街道   (66)
  外滩街道   (66)
  五里桥街道   (109)
  半淞园路街道   (61)
  小东门街道   (47)
  豫园街道   (60)
  老西门街道   (48)
  瑞金二路街道   (83)
  淮海中路街道   (67)
  打浦桥街道   (52)
  黄浦文化   (2185)
  上海博物馆   (891)
  上海大剧院   (706)
  上海美术馆   (575)
  黄浦图书馆   (4)
  上海城市规划馆   (9)
  风景名胜   (12464)
  外滩   (2061)
  南京路   (1674)
  人民广场   (1309)
  淮海中路   (268)
  新天地   (2176)
  文化广场   (1987)
  思南公馆   (148)
  8号桥   (61)
  豫园   (1507)
  老码头   (531)
  田子坊   (457)
  南京路步行街   (163)
  福州路文化街   (13)
  北京路生产资料...   (5)
  上海老街   (69)
  云南南路美食街   (3)
  世博滨江   (31)
  金陵路商业街   (1)
  历史名人   (14457)
  高旭   (47)
  徐伯昕   (48)
  施维智   (21)
  龚澎   (356)
  鲁迅   (2176)
  黎锦晖   (279)
  蔡元培   (2176)
  郎静山   (340)
  胡政之   (108)
  董竹君   (111)
  黄自   (450)
  柏文蔚   (78)
  盛丕华   (27)
  徐婉珊   (4)
  越飞   (593)
  陶菊隐   (25)
  周祥生   (25)
  瞿白音   (36)
  袁振英   (96)
  袁牧之   (132)
  徐铸成   (179)
  柯灵   (351)
  潘梓年   (77)
  钱君匋   (308)
  赵朴初   (1561)
  林伯渠   (573)
  周璇   (1024)
  薛佛影   (11)
  柯庆施   (291)
  罗生特   (140)
  胡绳   (594)
  陶行知   (2177)
  莫非仙   (2)
  魏金斯基   (19)
  唐君远   (22)
  名人故居   (3757)
  韬奋故居   (7)
  周公馆   (164)
  周韬奋   (2)
  周恩来   (2176)
  李烈钧   (221)
  何香凝   (1187)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公共文化讲座   (2631)
“下去”与“上去”——“五四”时期鲁迅、周作人复出的发生学考察
作者:张先飞  年份期号: 2017-第1期 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周作人 “下去”与“上去” 复出 鲁迅 现代人道主义 知识界的“陡转” 
描述:“五四”前期现代人道主义思潮与“人的文学”文艺运动均发端于周氏兄弟的“复出”,他们自愿走出返归自我的精神“退隐”并转而投身新的社会改造运动,这一事件成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考察促使周氏兄弟作出抉择的个体心理动因与外部思潮原因,探究他们的精神动机、思想演变历程,以及其抉择的真实含义与新的自我身份定位等,可以发现,1918年前后周氏兄弟受到两条重要思路的强烈触动:其一,“下去”即为“上去”的“尼采思路”为周氏兄弟提供了理论上的驱动力;其二,民初知识界第二次思想“陡转”中梁漱溟、蔡元培等智
“中间物”与鲁迅自己的生命哲学
作者:宋剑华  年份期号: 2017-第2期 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中间物” 生命哲学 “有”与“无” 精神追问 
描述:“中间物”是鲁迅经验理性的思想结晶,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去阐释某种哲学概念,也不是对自己的灵魂去进行深度拷问,而是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痛彻肌骨的生命感悟。文化身份的自觉认同,以及强调“中间物”与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我们认知鲁迅思想的重要前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何处去?这一连串的精神追问,恰恰反映了鲁迅在历史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去思考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最终经过“有”和“无”的激烈冲突,使其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去细细咀嚼“希望”与“虚妄”的人生滋味。
“五四”前夕的鲁迅
作者:陈艳梅  年份期号: 2016-第21期 刊名:青年文学家
描述:鲁迅是一面鲜明的爱国与战斗的旗帜,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他全部的作品,贯穿着他的全部生命,这是战士鲁迅一生事业中非常杰出和始终一致的特征。他的科学救国思想,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以及他对于进化论与超人哲学的独到理解,都渗透着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主张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尤其要建设精神文明;不仅要发展科学,尤其要提倡新文艺。
“亲近鲁迅”主题研读课群总评
作者:胡海舟  年份期号: 2017-第C1期 刊名: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窦桂梅 亲近 总评 鲁迅 课群 研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精心策划 
描述:2016年,在全国人民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的特殊时刻,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迈进新百年元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窦桂梅、王玲湘、李怀源等老师推出"亲近鲁迅"主题研读课群,显然是精心策划、意味深长之举。一、顶层设计显高远立意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
“令人担忧”的鲁迅
作者:暂无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意林12+
描述:“令人担忧”的鲁迅
“令人担忧”的鲁迅
作者:何三坡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意林(12+绘阅读)
描述:一个好作家必须有一只猫。爱伦·坡有一只猫,海明威有一只猫,马克·吐温有一只猫,布罗茨基有一只猫,博尔赫斯有一只猫,村上春树有一只猫。 但,鲁迅没有猫,而且,他还仇恨猫。甚至,他养过一只拇指大小的隐鼠。 他梦想生活在百草园,与蟋蟀待在一起,与木莲、覆盆子待在一起,与美女蛇待在一起。白天,看云雀从草丛蹿向云霄;夜晚,等着老和尚在枕头底下放一盒飞蜈蚣,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
“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
作者:刘春勇  年份期号: 2017-第2期 刊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作为方法的鲁迅 70后鲁迅研究学人 学院派 
描述: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大”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的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思维模式,在一
“儒”变:鲁迅小说中的乡绅叙事
作者:晏洁 宋剑华  年份期号: 2017-第1期 刊名:鲁迅研究月刊
描述:所谓乡绅者,即“乡间的绅士”也~①。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具备何种资格才可成为乡绅呢?中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都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乡绅就是“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受过教育的读书人,他们一般都完成了读书人所必读的内容,而且已经通过了一两级通向仕途的科举考试”~②。或“乡里中对这些通过科举,成为官僚的士大夫,不管是任职在外,或休闲、退隐在乡的,都以缙绅之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
作者:符杰祥  年份期号: 2017-第1期 刊名:社会科学辑刊 关键词:文本发生学 新文学手稿 鲁迅 边缘 
描述:中国新文学的手稿研究可谓整理有余,理论不足;考证有余,阐释不足。像鲁迅这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国民作家”,手稿文献虽几经整理与影印出版,手稿研究仍极为薄弱。涂改的鲁迅手稿文字才可能真正保证鲁迅形象不被涂改。如果说手稿的意义在于从“边缘”影响“中央”,那么,手稿研究的路径则在于挖掘边缘影响的意义与机制。在鲁迅大量的手稿中,我们可以藉由边缘的空白、修改、涂抹、增删与连接,感受一种异常活跃的创作思维,一种反复推敲的修辞艺术,一种内心世界的幽隐曲折,一种时代风浪的扑面喧嚣。
“冰山”理论视野下的鲁迅小说里的“瘦”
作者:杨书云 黄乔生  年份期号: 2017-第1期 刊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关键词:鲁迅小说 存在关注 “瘦” “冰山”理论 
描述:鲁迅小说中对“瘦”字的个性化运用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价值。分析鲁迅小说“冰山式”的创作方式、对“瘦”字的审美选择以及“瘦”字在鲁迅小说中的语境化嵌入之后,显然的结果便是,“瘦”的频繁出现是鲁迅个体存在之关注的必然。
Rss订阅